菲律宾终于醒悟了。 当地时间7月28日,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众议院发表了其任内的第四次国情咨文演讲,这次演讲中,马科斯关于外交政策的表述格外引人关注。 他明确表示,“我们的外交政策始终如一: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,不是任何人的敌人”, 这一表态,与此前菲律宾在外交实践中的表现大不相同。 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,菲律宾曾长期采取强硬姿态,马科斯自2022年上台以来,一直在南海挑衅,与中国摩擦不断。 菲律宾扩大了与日本、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安全协议,还允许美军在菲律宾增加军事基地,让中菲关系变得更加紧张。 但在这次国情咨文演讲中,马科斯却没敢提中国,只是顺带提了一嘴说菲律宾“亏欠”美国,感谢美国协助菲律宾警察和军队实现现代化。 马科斯的态度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呢? 其一,可能是因为2026年菲律宾将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。马科斯不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候激怒中国,影响菲律宾在东盟中的地位和作用。 其二,马科斯上周访美时,被美国总统特朗普教育“不介意他与中国交好”,这或许让马科斯意识到,过度紧跟美国对抗中国,对菲律宾没有好处。 然而尽管马科斯在演讲中表达了“与所有国家为友”的态度,菲律宾军方却似乎并不买账。 就在马科斯发表国情咨文演讲后,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毫不掩饰地宣称,菲律宾军队将“专注于外部防御”,直接叫嚷着要“抵制中国”,并声称“我们一直在为这一使命做准备”。 这显示出菲律宾国内亲美势力仍然强大,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,可能并不完全由他自己决定。 从马科斯四次国情咨文演讲来看,其涉华立场呈现出明显的变化。一开始是“模糊中立、淡化争议”,后来变成“依附美国、强硬对抗”,如今又似乎回到“回避议题、态度放软”。 这种转变,反映出菲律宾在外交政策上的纠结与矛盾,菲律宾既想依靠美国获取军事和安全支持,又担心与中国关系持续恶化会损害自身利益,尤其是在经济方面,菲律宾离不开与中国的贸易往来。 总之虽然马科斯在此次国情咨文演讲中,强调了菲律宾“是所有人的朋友,不是任何人的敌人”,但中菲关系未来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。 菲律宾国内亲美势力的态度,以及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,都可能导致南海局势再次出现波动。 对于中国来说,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,同时也希望菲律宾能真正践行其“友好外交”政策,以实际行动推动中菲关系健康稳定发展。